《削鐵如泥》
《削鐵如泥》作品賞析
作品名稱:《削鐵如泥》
作者名稱:皮耶羅·多拉齊奧
收藏地點:泰特美術館(泰特美術館共有320件藏品)
削鐵如泥是皮耶羅·多拉齊奧在1965年時創作的歐普藝術風格的作品,屬于現代藝術時期的抽象畫題材的作品,削鐵如泥的尺寸235 x 155.5 cm,使用油畫,目前該作品由泰特美術館保管。
藝術家寫道(1966年4月11日)“Molto a Punta”完成于1965年11月- 12月初。“我畫過兩幅這樣的畫(另一幅是《蓬塔》,不。在同一個展覽中…但我想到了更多。不是作為一個系列,而是通過在一定的順序和比例中使用強烈、抽象的顏色來達到一定程度的嚴肅但感官上的清晰和身體的尊嚴的各種嘗試。就像一面紋章旗,或某種物質上散發著強烈的嚴重影響,邀請人們深入觀察,感受一些存在感,一些令人信服的事實,以其物理證據、特征和品質面對觀眾。我稍后會詳細說明。當然,我也畫過一些同樣主題的小畫,但由于明顯的比例原因,它們根本沒有產生相同的效果。
‘punta’在意大利語中的意思是‘尖尖的’或‘尖銳的’,表示敵對的或‘警覺的’或準備反擊或擊退,我們也可以說‘不容易得到’,除非你意識到要點在那里;“光滑”、“圓”、“軟”、“警惕”等的反義詞……我已經把“蓬塔”這個表達記在心里有一段時間了,當我不得不給這些圖片命名時,我想起它傳達了一種情緒或精神狀態,某種程度上類似于我看到這幅畫完成后給我的圖像或情緒……
“我試圖在這兩幅大圖中看到的元素是:1)通過一系列顏色提供運動或節奏的靜態構圖,嘗試某種深度感知的可能性。深度:一種深度,作為一種可逆的維度和方向,是一種存在感,在某種非高度或長度的方向上,但在一個不可測量的不確定的方向上。這是一種純粹的感知深度,而不是深度的錯覺……我感覺到了一些有價值的東西,一些超越二維現代傳統的觀察和感知的可能性。2)因此,光學效果將通過光來傳達這種感知深度,從地面到畫作的最終表面,通過這個二維表面本身,通過一系列透明的色帶組織成一個容易讀懂的結構組合。
“在這兩幅畫中,我第一次使用了黑暗的底色和強烈的深顏色,這傳達了一種嚴重的靜止感,而不是像其他一些畫一樣,通過另一種技術和方法進行同樣的嘗試,而不是感官或歡樂的運動?!敝暗钠渌麕状螄L試都沒有達到這么多的效果,因為它們的色階在某種程度上過于開放、靈活,而不是像《摩托蓬塔》那樣深沉、嚴厲或嚴肅。從技術上講,我試圖給油畫賦予一種在活的材料(如畫布)上繪制的固體壁畫的效果,而不是傳統的但現代的外觀。我試圖保持顏色的強烈,但透明和光線傳達盡可能多的自然性質的媒介。我非常努力地讓一系列顏色在深藍色的地面上組成一系列條紋,這樣它們就不會與地面分離,而是試圖讓它們與地面一起工作?!?/p>
發表在:
羅納德·艾黎:《泰特美術館除英國藝術家作品外的現代藝術收藏目錄》,泰特美術館與蘇富比帕克-貝內特美術館,倫敦,1981年,第175-6頁,轉載第175頁
上一篇:《δ&κ》
下一篇:《月亮》

- 鼓勵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