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度重視夜間經濟發展,依托“購天津?春風行動”,密集出臺政策措施,加快夜間經濟街區復商復市,充分發揮夜間黃金消費時段優勢,豐富消費供給,促進消費回補,拉動經濟增長。“五一”期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天津17個夜市恢復營業,326家深夜食堂復工,夜間經濟重現活力。紅橋區摩天輪夜市5天客流4萬人次,實現營業額近80萬元;河北區河鄰巷夜市50多家小商戶“五一”期間累計客流1.3萬人次,銷售額突破18萬元;和平區五大道民園廣場燈光秀重新點亮津城夜空,店鋪營業額達到平日的2-3倍。
為提前謀劃、持續推進夜間經濟發展,天津市商務局近日印發《天津市發展夜間經濟十大工程(2020—2022年)》,從四個方面打造天津夜經濟2.0版,提升品質、提升服務、提升業態、提升營商環境,助力天津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規劃引領,優化科學布局
以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業態多元、管理規范的夜間經濟發展格局為目標,加強街區布局指引,挖掘現有資源稟賦,轉換思路,將夜間經濟與旅游經濟、后街經濟、小店經濟、網紅經濟相結合,引入體驗式、娛樂式、互動式、沉浸式等業態,形成多元夜間消費市場。將夜間經濟發展納入《天津商業布局規劃(2021—2025)》和天津市“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引導夜間經濟有序健康發展。
二、推進設施建設,提升硬件環境
升級現有6個市級夜間經濟示范街區,打造20個左右區級示范試點。改造提升傳統商業街、閑置商業設施,建設綜合型、創業型、特色型夜市街區,打造夜間經濟集聚區。調整街區業態布局,幫助企業與優質品牌、社會資本對接,多渠道引入網紅店、主題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內外特色民俗等品牌,鼓勵街區提供免費或低價鋪位。推進“智慧夜市”建設,支持街區數字化改造,打造掃臉支付一條街、口碑街、5G示范街、網紅直播街、“云上夜市”等,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進深夜食堂和24小時便利店、書店等店鋪建設,利用先進科技營造夜間消費場景,支持商貿批發市場打造“流動夜市”。
三、升級“夜津城”品牌,激發夜間活力
指導企業開展各類活動,做到“年年有亮點,月月有特點,場場有精點”,打造一批全國知名夜間消費品牌活動。組織各大商場、商業街、餐飲企業等在夜間推出系列促銷,配套小型歌舞、夜間市集、新品發布等活動提升夜間購物時尚度和體驗度。策劃打造夜生活主題IP,形成一批夜間精品消費路線、旅游路線,形成2-3個夜生活地標。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吸引周邊省市游客,加強與外省市夜間經濟文化交流活動。打造商旅文體融合發展新模式,策劃主題文化休閑活動,提升“夜津城”品牌吸引力和美譽度。
四、強化服務支持,做好配套保障
發揮主流媒體導向作用,對接各類宣傳媒體,第一時間報道夜間經濟創新舉措與重大活動,利用新媒體平臺為街區吸引客流、聚集人氣。定期更新發布《天津深夜食堂地圖》《夜津城消費指南》,加大投放宣傳。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創新夜間管理政策,實施包容審慎監管,研究開展“外擺”試點、形象展示推廣,提升夜間交通服務水平,簡化大型活動審批,提供安全服務支撐,打造良好營商環境。
上一篇:天津夜經濟大數據報告
下一篇:精武鎮姚村:美食點亮“夜經濟”